首頁 / 服務支持
會議簡介:
——
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是指對一個單細胞同時檢測多個組學層面 (例如基因組、表觀基因組和轉錄組) 的測序技術。這類技術對單個細胞進行基因組和轉錄組異質性分析為許多研究領域提供了新見解。利用傳統的短讀長測序技術進行單細胞測定存在局限性:例如,在轉錄組研究中無法在異構體方面確定轉錄本豐度。納米孔長讀長測序能夠解決這些挑戰,可以在單條讀長中對全長轉錄本和大基因組區域進行端到端的測序,并覆蓋重復區域和結構變異。2019年,Nature Methods雜志將單細胞多組學技術評為年度技術。2022年,Nature Methods雜志將長讀長測序技術評為年度技術。納米孔長讀長測序技術和單細胞技術的結合將為科學家研究解析單個細胞的行為、機制與機體的關系等提供了新方向。
12月1日-12月2日,我們將在浙江大學圓正·啟真酒店舉辦單細胞納米孔長讀長測序技術研討會。現場,我們將為大家帶來最熱門、最前沿的研究,除此之外,我們還邀請多位演講嘉賓,與大家分享納米孔長讀長測序在單細胞領域的應用與展望,參會者將有機會與所有的演講者們進行面對面交流,也可以近距離體驗Oxford Nanopore測序技術。歡迎大家報名參加!
主辦方:
浙江大學農生環測試中心
承辦方:
杭州寶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plc
會議日程:
——
時間 | 內容 |
12月01日 | |
09:00-09:30 | 會議簽到 |
09:30-09:40 | 歡迎致辭 |
09:40-10:10 | 主題:從單細胞到空間單細胞全長轉錄組測序在癌癥研究中的應用以及未來展望 嘉賓:田魯亦 研究員 廣州國家實驗室 |
10:10- 10:40 | 主題:納米孔與單細胞結合帶來的機會與挑戰 嘉賓:陳磊 研究員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
10:40-11:00 | 主題:基于Oxford Nanopore平臺的單細胞全長轉錄組測序 嘉賓:嚴舒琪 領域應用技術專家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
11:00-11:20 | 茶歇 |
11:20-11:50 | 標題:單細胞全長轉錄組解析腫瘤細胞異質性 嘉賓:龔亮 研究員 浙江大學醫學中心 |
11:50-12:10 | 標題:高通量測序技術的應用和挑戰 嘉賓:毛偉華 正高級實驗師 浙江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
12:10-12:30 | 標題:MobiNova一站式、多組學、跨平臺單細胞解決方案 嘉賓:王夢心 高級產品經理 墨卓生物 |
12:30-13:30 | 午餐 |
13:30-14:15 | 標題:單細胞全長轉錄組技術測評 嘉賓:陳磊 研究員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
14:15-15:00 | 標題:單細胞全長測序:cDNA水平的單細胞遺傳變異研究 嘉賓:程小濤 總經理 及智醫學 |
15:00-15:45 | 標題:基于單細胞全長轉錄本的抗體、核酸藥物研發策略 嘉賓:梁輝 常務副所長 蘇州思萃免疫技術研究所 |
15:45-16:45 | 數據實操:R語言相關軟件包的安裝與調試(Seurat、GSVA、Monocle、Shinny、SingleR等幾十種),Seurat分析流程介紹,以及cell ranger解讀。 |
16:45-17:45 | 數據實操:單細胞全長轉錄本數據特點介紹及分析難點解析 |
12月02日 | |
09:00-16:30 | 數據實操:單細胞全長轉錄組原始數據特征(IGV演示 數據實操:二代單細胞與三代全長轉錄本合并分析細節(擬時序組間差異、富集分析、轉錄本關聯膜蛋白、分泌蛋白、轉錄因子等) |
頒發結業證書 |
嘉賓介紹:
——
田魯亦 廣州國家實驗室研究員,國家重大人才項目入選者(青年),本科和博士分別畢業于浙江大學和墨爾本大學的WEHI,之后在美國Broad Institute從事研究工作,2022年11月加入廣州國家實驗室。課題組研究聚焦單細胞組學,空間組學以及納米孔測序的新技術開發和相關算法研發,并使用這些新技術和新算法研究免疫學和呼吸疾病中的重要生物學問題。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Nature Methods,Nature Immunology,Immunity(封面文章),Nature Genetics,Nature Biotechnology,Blood等在內的專業雜志發表高水平論文,他引超過1800次、H-index為17。 | |
陳磊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附屬仁濟醫院,課題組長,博導。于美國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獲計算生物學博士學位。2017年獲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支持并回國建立獨立實驗室。長期從事測序數據的分析挖掘及相關工具開發。目前課題組聚焦于腸道腫瘤免疫微環境,通過多組學數據挖掘,包括單細胞測序,空間轉錄組測序等,解析腸道免疫微生態中宿主免疫細胞及腸道菌群的互作。相關成果發表在Genome Research、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等雜志上。 | |
嚴舒琪 本科畢業于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畢業于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她在基因組學領域有超過15年的工作經驗,曾在中美多家國際知名企業擔任研發科學家和產品經理。現在是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的現場應用專家。 | |
龔亮 浙江大學良渚實驗室“百人計劃”研究員,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雙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聚焦第三代納米孔測序,結合表觀遺傳學、三維基因組學等前沿基因組技術和生物信息學分析工具,研究癌癥和遺傳疾病的基因組變異、轉錄調控及基因功能。在Nature Methods、Nature Genetics、PNAS、Trends in Cancer等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Google Scholar引用2900余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外國資深學者研究基金項目子課題負責人。擔任Genome Research、Nucleic Acids Research、G3、STAR Protocols、iMeta等學術期刊專業評審。 | |
毛偉華 正高級實驗師,主持并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三項、省自然科學基金一項、省分析測試基金三項;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一項。擅長多組學測序研究,目前致力于測序相關試劑盒的研發,獲得2023 年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及2023年度第一批 “領雁”研發攻關計劃。 | |
王夢心 墨卓生物高級產品經理,2年病毒課題研究經驗,參與2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與專利申請。4年分子生物學背景,熟練掌握NGS全流程實驗操作,在IVD領域具有三年以上的推廣經驗,目前負責墨卓生物產品營銷及學術推廣工作。 | |
程小濤 參與多項國家“863”項目和國家自然基金項目,高通量行業12年工作經驗,精通多種高通量組學技術與單細胞數據分析技巧,參與了近百個課題組的單細胞數據分析工作,協助發表單細胞相關文章數十篇,一直專注臨床轉化方向,帶領團隊開發出了國內首個基于10X、墨卓平臺的單細胞二代+三代測序全長轉錄本靶點發現技術,將單細胞靶點發現從基因水平深入到了轉錄本水平,為單細胞產業發展拓展出了新的臨床轉化思路。 | |
梁輝 現任蘇州思萃免疫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常務副所長。博士畢業于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主要擅長抗體藥物和細胞治療方面的項目研發,具有近10年的學術經歷和生物藥物研發經驗,曾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相關高水平研究論文,已申請發明專利60多項。 |
報名須知:
——
會議地點:圓正.啟真酒店,杭州市西湖區余杭塘路866號(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內)。
報名方式:12月1日上午的報告免費報名參與,12月1日下午與12月2日全天的培訓每人收費1299元,兩人以上同行,每人999元。費用包含12月1日午餐晚餐茶歇和12月2日午餐茶歇。
掃碼報名
付款方式:(付款請備注姓名、聯系方式、單位)
單位名稱:杭州寶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開戶行及賬號:交通銀行杭州和平支行 331065910018010045452
寶誠生物集團創立于1997年7月,在生命科學和大健康領域中致力于引進、推廣國內外先進技術與產品,是一家集技術開發與推廣、產品銷售、售后服務等為一體的綜合發展的高科技公司,與全球最前沿的著名企業如Bio-Rad、Danaher集團、LONZA、Waters、Nanopore、Abcam、Nanolive、3D Histech、杭州柏熠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總部設立于浙江杭州,在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等地設立了分公司或辦事處。
相關須知
更多>>